栏目导航
最新新闻
-
美俄:“我们单聊重整旗鼓”
- 美俄:“我们单聊重整旗鼓” 火速兴办又一量化私募300亿量化私募研讨总监离任重整旗鼓正招兵买马
- 火速兴办又一量化私募300亿量化私募研讨总监离任重整旗鼓正招兵买马 美俄“单聊”后美欧涉乌抉择草案现不合
- 美俄“单聊”后美欧涉乌抉择草案现不合 厨房火灾危险多请紧记这些需求留意的几点!
- 厨房火灾危险多请紧记这些需求留意的几点! 用电生火!深圳这家企业给炉灶用上了火箭点火技术
- 用电生火!深圳这家企业给炉灶用上了火箭点火技术 A股领涨板块换手资金重整旗鼓
- A股领涨板块换手资金重整旗鼓 全球都没料到抛开美国英国要重整旗鼓直接替代欧盟
- 全球都没料到抛开美国英国要重整旗鼓直接替代欧盟 锦州一户主外出忘关燃气灶
- 锦州一户主外出忘关燃气灶
让群众“近”享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
很不方便,而且还耽误时间。现在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体验馆升级后,有个头疼脑热的,在家门口抓几副中药,或者做个理疗艾灸,不用再往大医院跑就解决了,很方便。”冬日里,山东省威海市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中草药的香味浓郁,医生们正在忙碌地为患者开方配药、进行理疗督灸,正在把脉问诊的田女士向医生诉说着。这一变化,得益于威海市下属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凤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长峰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累计投入20万余元,购置了智能升降艾灸排烟系统、红外线治疗仪等中医设备,不仅有效改善了诊疗环境,还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乡村中医药服务,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这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治疗选择,还能通过中医医师的专业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药,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也是推动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向更全面、更均衡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唐旭东对2024年我国在中医药服务上的资源下沉感到欣慰。
“中医药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唐旭东介绍:近10年,党中央、国务院就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与部署。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9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2023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3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作为中医人,我们要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唐旭东希望,新时期的中医药事业就像三月里的春风化雨,万象更新。“习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调研时,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及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唐旭东表示,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而基层中医馆体系及其内涵建设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基层特别是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及其内涵建设、提高中医适宜技术的基层服务能力是当前迫切的任务,更好满足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健康需求,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凸显中医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作为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要不负众望,用接地气的语言向老百姓讲好中医药的发展,说出中医药人的心声。”2024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唐旭东委员作为医药卫生界代表走上“委员通道”接受中外媒体记者提问,再次为中医药发展鼓与呼。
数年来,唐旭东深入调研,多方了解基层中医药发展状况。在他看来,基层中医馆建设今后的完善还存在以下改善空间: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偏弱,中医技术水平相比来说较低,中医特色优势不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旧存在中医药人员“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现象,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阁发展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制约了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的内涵建设;一些地方纳入报销范围的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特别是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数量偏少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难点堵点,唐旭东建议:投入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安排配套资金持续推广、推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阁体系及其内涵建设,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中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组织并且开展基层西医学习中医人才教育培训和培训,推广应用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常见病诊疗常规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快落实中医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有关要求,慢慢地提高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占比,鼓励各个地区积极将合乎条件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举措。